1124.冤大头?(1 / 2)

在场这么多人,除了有两个一直没出过村的老人家外,其余人全都是认识聂唯的。

因为聂唯的名气真的太大了。

他可不是单纯的偶像明星,新闻只会出现在娱乐媒体和杂志,就连华夏一套聂唯都不知道上过多少回了,毕竟这些年聂唯可不光是赚钱,在赚钱的同时,他也在不断的做着慈善回馈社会。

而像聂唯这样人气高又有正能量的明星,自然毫无意外的被国家树立为一个道德模范类的典型。

“聂……聂先生,你好。”众人回过神,老村长犹豫了一下,还是用了尊称。

毕竟聂唯的身份实在是太高了,哪怕是他也不好用对待晚辈的称呼来称呼聂唯。

“老爷子,您是周叔的长辈,叫我聂唯就行。”聂唯没有托大,面对老村长伸过来的手,用力的握了握,然后扶着老村长坐到了院里的石凳上。

石凳一共四个,周爱国坐着一个,老村长本来坐着一个,还有作为这一次官面上的代言人,宋海东也坐着一个,剩下那个原本是跟着宋海东的秘书坐着的,不过聂唯来了,这位秘书主动让位,把石凳给了聂唯坐。

聂唯礼貌的朝他笑了笑,后者感到受宠若惊。

这一切都被宋海东和老村长看在眼中,老村长觉得聂唯家教很好,非常有礼貌,而宋海东则是眼睛一亮,觉得自己有了突破口。

“聂先生,您好,我是宋海东,现在负责仙塘乡的招商工作。”

“啊,您好。”聂唯虽然心里对这位宋海东感官不怎么样,但是表面上却是很和气的和他握了握手。

宋海东感受到了聂唯的‘热情’,更来劲了。

就在他准备和聂唯谈一谈关于房产这方面的事情时,聂唯忽然转头朝着一旁的周爱国‘抱怨道“周叔,你家乡这么好听的名字怎么就从来没和我提过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您的家乡可真是好名字。”

聂唯数着大拇指赞道,这番话说的周围一群人全都禁不住的露出了笑脸。

虽然在场基本上所有人都不认为仙塘乡是什么宝地,这么多年一直穷嗖嗖的,干啥都不成,就算出了周爱国这么厉害的人物,大家也不觉得是因为自己家乡‘人杰地灵’,只觉得这是周爱国天生富贵命,有本事。

甚至因为周爱国是出了家乡才混出名堂的,不少穷怕了人都觉得仙塘乡就是个困龙之地,留在那里一辈子都成不了龙。

这也是现在仙塘乡很多年轻人都走出去打工的缘故,那些大学生毕了业除了实在没有门路的,其他也是能不回乡就不回乡。

人才短缺也是仙塘乡一直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聂先生……”

“老爷子,我说了,您叫我聂唯就好,您是周叔的长辈,我也听周叔提过您当年多照顾他,我是周叔的晚辈也是您的晚辈,你总叫我先生,反而不亲近。”聂唯打断了老村长的话,言语间特意拉近两人的距离。

老村长对于聂唯的热情有些不知所措,下意识的转头看了看周爱国,后者朝着老村长点了点头,老村长这才试着直呼了一声‘聂唯’。

聂唯露出灿烂的笑容,立刻点头答应了一声,见状老村长也不禁乐了。

看到聂唯和老村长聊得这么好,宋海东心里那个激动啊,刚才周爱国的拒绝已经完全被他抛到了脑后,在他看来,如果能够说动聂唯投资仙塘乡,甚至比得到周爱国的帮助还来的重要。

这都是这些年聂唯做慈善闹得。

前一阵聂唯对母校京电上亿的投资新闻还登上了一套新闻,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而每天都看联播了,学习主神,了解时事的宋海东自然也是知道的。

只不过那时候他压根就不敢去打聂唯的主意,这和面对周爱国完全是两回事儿,周爱国是从家乡长大了,这里又很多他的乡亲父老,所以周爱国混的再好,他也觉得自己能去搭上话。

可聂唯不一样,在他看来,聂唯是大明星,全球都排的上号的巨富。

而聂唯和周爱国之间名义上的关系在宋海东看来也不靠谱,再加上在电视上看到聂唯不是和某某富豪谈合作,就是和某某大官出席活动,在宋海东的眼中,聂唯就是高高在上的,是遥不可及的。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聂唯此时此刻表现的竟然如此‘亲民’。

再想想聂唯做慈善的大手笔,宋海东立刻就觉得有戏,于是当下就放弃了劝说周爱国,反而想要把聂唯当做主要求助目标。

可是五分钟过去了,他几次想要插嘴,可是聂唯都没有搭理他,对方就是一直拉着老村长在聊天,宋海东也给老村长使了眼色,可是两人明明都对上眼了,后者却权当没看见,一点都没有打断聂唯说话的意思。

都说人老精、鬼老灵,老村长活了大半辈子,自然是看得出聂唯不想搭理宋海东的。

可聂唯同时又对自己这么亲热,显然也是有目的的,所以老村长干脆就不搭理那个讨人厌的宋海东,耐心的等着聂唯开口。

聊了能有五分钟,聂唯见差不多了,就把话题转移到了面粉上。

“老爷子,以前你们每次来,我记得都带了那种可好吃的面粉了,这是你们仙塘乡的特产么?”聂唯忽然问道。

老村长一听,心里顿时明白,眼前这位小伙子似乎对自己村那种面粉很感兴趣。

可一旁的宋海东急坏了,有些听不下去了,他现在想要聊得只是房产这一款,可聂唯都跑题跑到面粉去了,再让聂唯这么拉着老村长聊下去,那给什么时候才能转回正题啊。

所以宋海东就想着赶忙结束聂唯的话题,于是顾不得礼貌,赶在老村长没开话头的时候,便插嘴道“聂先生,那面粉我知道,不是我们仙塘乡的特产,就是老村长他们村二娃自己包了一片地捣鼓的。”

“那孩子脑袋还有点隔路,不光地里不施化肥,连农家肥都不施,也不打药,生了虫就自己亲手抓,可他家那几个人哪里抓的完?一年中的麦子,有一半能熟就不错了,而且产量可低了,连正常种麦子的三分之一都没有,那麦粒长的就那么大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