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卓凡要阎敬铭做的事情,就是阎敬铭想做的事情。阎是一头地道“顺毛驴”,既被关卓凡捋得如此之爽,他的话,为什么不听?
再说,阎敬铭虽然不可能是任何人的私人,但他正被山东籍官僚群起攻之,既郁闷,又委屈,四边不靠,这种情形下突然被超擢至中央部院,他再刚直,也要感激关卓凡的知遇吧?
用丁宝桢的道理,亦有相同之处。由署理布政司一跃而真除巡抚,这番风云际遇,对关卓凡这个荐主,丁稚璜亦不能不生出知遇之感吧?
也有不同之处。
丁宝桢之清刚,不在阎敬铭之下,但阎敬铭相对保守,而丁宝桢开通得多。办新政,丁宝桢能够理解和接受关卓凡的思路,完成关卓凡的要求,这方面,阎敬铭就远远不如了。所以,“除弊”,要用阎敬铭;“兴利”,要用丁宝桢。阎敬铭去做户部尚书,丁宝桢来做山东巡抚,正是各得其所。
关卓凡并非每个重要岗位都要用自己的“私人”——他也没有那么多“私人”,关键是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人要和他志同道合,则他的想法和政策,就可以顺利推行,事半功倍。
而且,关卓凡和阎、丁二人,之前也少有交集,关贝子正可以此示天下大公无私。
进剿黄崖山,本身并不是多么重要的战役,但副产品非常重要,总结起来有以下三项:
一,关卓凡的手就此伸进了国家财政中枢。
二,在加强了对山东的影响和控制之后,关卓凡在沿海地区的势力,自天津至广东,乃连成一气,新政“一线”的拼图完整了。
三,政治上虽然生了风波,但军事上,对整编后的山东绿营的战力,朝野上下都是非常满意的,一致认为,绿营的整编,可以依样画葫芦,在全国推行了。
当然做了点小弊,但军事顾问小组认为,山东绿营的表现,基本达到了原先预设的目标,打个八十五分吧。
绿营的整编,完全由轩军来负责,关卓凡由此牢牢掌控了全中国绝大部分的地方治安部队。
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如果是太平时节,裁军、整编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现在大乱方平,经过十余年的发乱捻乱,各地绿营早已被打得稀烂,编制上也是一塌糊涂,或者有将无兵,或者有兵无将,或者兵、将通通欠奉,几乎就剩一个“某标、某协、某营、某汛”的空壳,这个时候下刀子,最顺理成章,阻力最小。
而且绿营的待遇差,当兵吃粮不比种地打工好到哪去,发一点遣散费,也就高高兴兴地上路了。其中的“世兵”,也即前明的“军户”,和最底层的旗民一样,一旦解除世代只能当兵这具枷锁,绝大多数,兴高采烈。
军官嘛,多发一点遣散费就是了。另外,不比文官要十年寒窗苦读,武人大字不识一个,打上一仗官儿就有了,所以武官的品级本不值钱,特别是低级军官,连他们自己,也没真把自己的品级当回事儿。
山东和江苏的绿营,已经完成了整编,这是第一阶段;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是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四省绿营的整编,这个工作,最迟今年之内完成。
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省,是第三阶段,这几个地方,关卓凡的手,暂时还未能直接伸进去,等政治形势成熟一点再着手是最稳妥的——关卓凡的打算,是从日本回来之后再开始这个工作。
广西、云南二省,和越南接壤,不久的将来,就有一个法兰西要打算了,所以,这两个省,要有特殊安排。
四川和青、藏挨着,也要有一点特殊安排。
山西、陕西、甘肃三省的绿营,要等左宗棠的仗打完了,才能着手整编。
直隶放到最后面。
关卓凡的手指,在一张法国人绘制的中国地图上,轻轻地敲着,脸露微笑:嗯,差不多了。
就在这时,消息传来:日本幕府的使团到京了。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闪神屠版组提供。如果您喜欢该作品,欢迎来起点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