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年高德勋,老成持重,帝国正是用人之际,岂可轻动。此事就交给扶苏来办,你不必插手。”然而,面对他的请求,嬴政直接拒绝了。
王绾见此,心中幽幽一叹。
李玄常嘴角顿时勾起一抹弧度,不再言语。他修史书的目的可并不仅仅是为了退出朝堂的权利角逐,其中还有更深一层的想法。
史书,是记载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容易掺杂个人私货的东西。
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而李玄常要做的,就是为失败者翻案。这个翻案,不仅仅是为了大秦,还为了打击诸子百家。
后世的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掺杂私货很多,带着浓郁的政治色彩。
而现如今的大秦,是最终的胜利者,自然不需要如此。
嬴政,虽说是严刑峻法,但在某些方面,却是极为大度。
比如说现在的六国贵族,以及诸子百家,他都没有下死手。
能斩草除根自然是极好,但在当时,还是招安为妙。比如说,郭开,以及燕春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六国贵族虽然贼心不死,但也不过是纤芥之疾,唯有帝国长治久安,尽收民心才是正道。
所以,在修史书的时候,即使是说了“实话”,嬴政也不会追究。春秋战国以来,哪个诸侯国还没有几个黑历史?
几天后,扶苏公子欲编篡史书,收集民间珍藏的事情已经是天下皆知。
一时间,群情哗然。
民间无数百姓纷纷将自家所藏上交出去,而一些士族也真正的踏足咸阳,为帝国效命。
其中,就有昔日晋国太史董狐的后人。
董狐可以说是现如今史家的脊梁之一,当年晋国上卿赵盾使族弟赵穿杀晋灵公,其人不畏赵盾强权,坚持原则,使得这一历史真相不被扭曲。
人类是善变的,也是最容易遗忘某些事的。所以,才需要史书的流传。
修史书,原本就是可以名留青史的大事。帝国修史书,自然不会遗漏六国,再加上董狐的后人效命。
一时间,民间百姓对帝国也不再那么戒备,开始慢慢归心。
其实,李玄常修史书,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针对儒家。
儒家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它依附君王,而且政治诉求极高。
当然,在嬴政手上,他们绝对得不到重要。但后世之事,谁又能预料得到?所以,想要动儒家,或者是分裂儒家,就必须先下手。
儒家的根在于孔子所作的《春秋》以及《论语》,但如果,这两本书中,很多东西都是与历史所违背的呢?
如此一来,儒家的根基必定会被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