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中曲”里最经典的一段就是男主角爱上女主角之后,无法控制自己的喜悦和幸福,在雨中翩翩起舞,那一首“雨中曲sggthera”将那种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传奇。
从埃德加赖德到“雨中曲”,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抓住一个核心情绪,然后通过剪辑、画面和音乐的方式,将情绪充斥整个大荧幕,不需要太多时间,一分钟到两分钟之间,这就足以增加情感厚度了。
在他们的镜头里,画面是会流动的、是具有生命力的,甚至能够感受到心脏的跳动和呼吸的温度。
这就是陆潜的想法。
在尽可能避免增加没有必要的电影时长以及打破电影三幕叙事结构的情况下,为角色的“爱情”增加分量。
一个到两个片段,时长控制在一定范围,在不影响叙事节奏和剧本内容的情况下,画龙点睛地点亮故事。
如此一来,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也就增加了说服力,同时也能够让死侍这一个角色变得更加丰富立体。
也正是因为如此,镜头调度和画面衔接也就至关重要起来,因为陆潜希望镜头能够真正地“呼吸”起来。
这是一项繁复的工作,从摄影师到灯光师到布景师再到剪辑师,乃至于配乐师和导演,方方面面的协作,灵感碰撞,精密设计,准确执行,才能够捕捉到电影创作过程的那一抹光华。
哪怕电影还没有开始,陆潜就必须构建整个框架和脉络,为后期剪辑工作奠定基础。
片场模型,就是扮演这样的角色。
演练,模拟,规划,设计,编排。
同时,还可以反复拆迁重建。
不过,这是必要的吗
恐怕很多电影公司以及导演们都不会同意陆潜的做法,因为在他们看来,陆潜的这些工作都是没有必要的。
多此一举。
在当今的超级英雄电影里,基本全部都进入摄影棚采用绿屏蓝屏拍摄,后期抠图之后,全部都使用电脑特效打造,所以可以充分发挥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违背物理常识的打斗场面已经成为标配。
搭建片场模型的手法,着实太原始也太笨拙,确定不是在浪费时间吗
但陆潜并不想这样。
他还是倾向于实景拍摄。
实景所带来的空间感是截然不同的,绝对不仅仅是电脑特效是否足够逼真的差别而已,这是全方位的区别:
场景设计、镜头调度等等都有着本质区别,在一个空旷场地里想象电脑特效场景然后进行镜头运行调度,这基本是不可行的,因为没有任何真实感,这也是大部分超级英雄电影的镜头调度都非常平庸的原因。
想象一下,如果导演想要拍摄一个人物一边奔跑一边闪躲的一组镜头,但片场却是空荡荡的一片,没有任何实体。
对于演员来说,他们可以发挥想象力,假装自己辗转腾挪至于真实程度的效果,就看演员的功力了。
但对于摄影师和灯光师来说,他们却不能凭空绕过根本不存在的建筑,也不能凭空地制造出光影效果,一切都只能依靠后期电脑“创造”出来对于画面效果,自然没有影响,但镜头调度就必须中规中矩了。
棚设和实拍的差距,是非常清晰也非常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