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叙的思绪跟着陆潜的话语转动,顺势提出了一个想法,“他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名誉和荣耀,就好像打造品牌一样,用那些奖项光环来形成品牌形象。”
奖项,它所蕴含的利益远远不止是荣誉而已。
陆潜点点头,“对,也不完全对。”
“你可能会因为一位金册奖最佳导演而走进电影院,却不会因为流光影业拥有三百部金册奖最佳影片而无条件选择流光影业出品的电影。”
陆潜如此简单直白的话语让纪叙张了张嘴,终究没有能够反驳。
的确,奖项对于电影公司品牌形象至关重要,但仅仅依靠着一个理由就持续投资拍摄艺术电影吗
显然不是。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颁奖季的概念,什么是颁奖季颁奖季又是如何形成的
所谓颁奖季,就是每年十一月开启,一直到二月金册奖为止的一个季节,因为大大小小的颁奖典礼数不胜数而得名,但现在颁奖季已经形成了整个体系,并且拥有了商业效应
一部电影,如果能够得到金册奖提名,那么票房就可能上涨30到100;如果能够更进一步赢得金册奖,那么票房又可能继续上涨100到300。
当然,这些数据只是简单举例而已,实际数字还是需要具体分析的,只是说,一座金册奖奖杯是能够带来实际收益的,从票房到蓝光影碟再到后续相关发行渠道全部都是如此。
而整个颁奖季就是围绕着最权威最盛大的金册奖逐渐发展起来的,前期在颁奖季大大小小的颁奖典礼上赢得提名、赢得赞誉、赢得奖项,一切都能够成为电影宣传造势的光环,但最终目的都是瞄准金册奖。
也就是说,颁奖季的概念能够形成,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在颁奖季大放异彩的作品,是能够赚钱的。
名誉和荣耀,这非常重要;但利益,更加重要。
“利益,纪同学,利益才是电影公司愿意继续拍摄艺术作品的原因。”
“颁奖季的利益链说明了什么”
“虽然商业电影的受众面更广,但艺术电影的受众面也不窄,有着大把大把观众会专门前往电影院观看金册奖最佳影片得主。”
“过去十几年,金册奖最佳影片最终票房超过十亿的,其实也不止一只手了。”
归根结底,电影公司还是需要利益驱动。
“但是,为什么大部分艺术电影的市场票房如此艰难呢”
“很简单,大海捞针。”
“想象一下,商业电影总是相对轻松简单的,连续看十部烂片,然后才找到一部佳作,不喜欢依旧是不喜欢的,但至少负担比较小。”
“艺术电影往往比较复杂也比较深沉,观看十部平平的艺术电影就为了寻找一部好看的佳作,却需要消耗太多精力,又有多少人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