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其实是两场戏(1 / 2)

吕德水现形记最后的这个结局,当然是做过了巨大的修改。

白实秋看过的是电影,他是通过电影来还原成话剧,这本身就很有难度,但还好毕竟他有一定的功力,干过编剧。

电影中,张一曼也是拿到了那一把枪,但不过,最后的结局是张一曼自杀了。

而其他的人并没有受到驴得水事件的影响,那个铜匠虽然没有表示,可是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变化,继续跟他媳妇过日子呗,而三民小学的几个人,依旧那样,而且孙校长依旧是伸出的自己的手,跟大家聚聚气儿。

只有孙佳后来是走了,她去投奔了延an自己兄长那里显然会有一个新的生活等着她。

必须要说,这个结局也是很棒的,而且电影艺,最后那多彩的弹球在山野上蹦跳,让人瞬间觉得高大上。

但,现在这个结局必须要改一下了,因为白实秋之前的那个剧本就是这个结局,宋清雨估计肯定会用这个结局的。

虽然舞台剧无法搞的那么唯美,可是,张一曼的自杀这个结局还是没有问题的,简单,而且引人深思。

我们的结局一定得改,白实秋跟周深是这么讨论的。

“老周同学,我的想法就是,给张一曼一把枪,然后把三民小学的人全都杀了。”

“老白,这不对吧为什么把三民小学的人都杀了”

“他们都变形了。”

“可是那个孙佳还是不错的。”

“不,她也变形了,如此一个本来非常有正义心的人变形,我觉得还不如杀了她。”

“老白,你的戾气好重”

“是你让他们都变形的。”

“那特派员为什么不杀我很想让他死。”

“老周同学,我的想法是,特派员留着,然后张一曼自杀。”

“这老白,确实你很有创意,而且这个结局也让人有一种想要探究的感觉,可是,特派员这个角色不死,我觉得观众恐怕不答应。”

“但他没有变形。”

“老白我一定要他死”

“哦那好吧,那么,特派员死了的话,我还要那个美国人也死”

“什么为什么呀罗斯先生是个慈善家呀,他为什么要死”

“老周呀,难道你看不出来这里面的隐喻吗这里面有一个历史性的隐喻。”

“你,你老白,你太牛逼了哈哈哈”

谈到了这里,两个人就将吕德水现形记里面所有的主要角色全都给弄死了,这个只能说,真够狠的。

于是乎,最后还是留下了张一曼,至于这个地方全都杀了,这里面的合理性就有些不好办。

把枪得换了,变成二十响王种大弹仓的手枪,这个结尾还搞不出来了呢。

还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张一曼怎么能打的这么准

可是还好,舞台剧,舞台本身的空间不大,所以,在视觉上一般人就会觉得,这么近,还不是怎么打都打的中嘛现实中手枪想射中人并不容易,但毕竟观众不可能都是军迷,再说了,这是舞台剧,夸张一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这么混过去吧。

另外就是,这个张一曼她真的疯了吗

如此这般,一定会引发许多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许张一曼只是装疯,那么,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杀掉其他人。

如果张一曼是装疯,那么不就代表她没有变形吗

也就是说,周深之所以觉得这个结局很好,就是因为他看出来,白实秋要杀掉所有变形的人。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特别隐晦的地方,那就是白实秋所说的那个历史性的隐喻。

跟历史有什么关系呢

罗斯先生是美国人,他是慈善家,然后资助了我们中国的教育,那么,这跟什么历史相似呢

某知名高等学府用的不就是庚子赔款的钱嘛。

看看人家美国人,抢了一大笔钱去,后来觉得有些过分了,便还回来一些,如此这般,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好人,慈善家。

这是不是变形

这就是万恶之源,美国佬先变形,搞了一笔大钱出来,这才引出了如此一段故事。

想明白了这一点,周深自然大赞,也是佩服的很。

至于看剧的人能不能看的出来这历史性的隐喻,那就不重要,反正两个年轻人,心黑手辣的搞出了这么个结局来,效果拔群。

“难以置信他们还是学生”

“最后的结局感觉好似雷雨呀。”

“原来这才是原版,好看”

不光是掌声,不光是大赞,而且基本上就没有不掏钱的,之前说好的嘛,看的好了,您就买张票。

看到这个景象,那真的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