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 实地拍摄(1 / 2)

大戏骨 七七家d猫猫 2934 字 2个月前

在达米恩-查泽雷撰写的剧本中,虚构了一个叫做谢尔佛学院的顶级音乐学校,但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茱莉亚音乐学院,这是目前北美乃至全世界最为顶尖的专业音乐院线之一,金字招牌就是最大的名片。

为了能够真实呈现出谢尔佛学院的风格,达米恩尝试地与茱莉亚音乐学院进行了沟通,希望剧组能够在学院之中完成实地拍摄工作。

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地,茱莉亚音乐学院得知这是蓝礼-霍尔主演的独立作品之后,大方地开启了绿灯,允许剧组进驻学院教学楼完成所有拍摄。此时正值暑假,尽管还有部分学生留在学院里学习,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放假了,这也为剧组拍摄提供了便利条件。

但同样因为是暑假,林肯中心的拍摄就变得不可能起来。夏天正是演出最为密集最为热闹最为繁忙的季节,所有演出场地的档期都已经在大半年乃至更久之前全部都排满了,即使是安德烈-汉密尔顿亲自出马,他也无法预约到场地。

幸运的是,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学生会积极地完成了安排。

林肯中心的艾莉丝-塔利厅是室内音乐协会以及纽约电影节的中心场地,而它就位于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内部,常年作为学生的演出场地,小部分场次是可以调整的,另外,彩排场次也可以临时更换场地。

经过一系列的重新安排,“爆裂鼓手”剧组得到了三天拍摄时间——不包括晚上。这对于剧组来说已经非常非常难得了,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对于达米恩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仅仅依靠着一个名字,就如同名片一般,就可以畅通无阻地解决大部分问题,甚至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金钱的支出也已经降低到了可以接受范围之内。

更重要的是,他原本担心茱莉亚音乐学院会拒绝,就是因为“爆裂鼓手”之中的故事将爵士乐和老师的形象扭曲成黑暗的模样,即将为蓝礼幕后配音的鼓手彼得-厄斯金就对达米恩的剧本颇有微词,更何况谢尔佛学院就是影射真实的茱莉亚音乐学院呢?

但,他们没有。不仅没有,而且还敞开大门。

难怪那些大牌演员在独立电影圈子里依旧如此抢手,哪怕他们的目标市场根本就不是票房。资源的整合、人脉的拓展以及名望的权威,这所有的所有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附加价值。即使是艺术,也必须依托生活而存在。

鲁妮、保罗和瑞恩一行人走进了茱莉亚音乐学院那杂糅了后现代主义风格兼并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之中,百年光阴的痕迹几乎寻找不到,充斥着现代和当代的简洁利落气息,角角落落都可以捕捉到属于纽约这座城市的质感。

但奇妙的是,曼哈顿的繁华和喧闹却仿佛彻底被隔离在外,仿佛只需要一道门的进出,就可以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空气之中流淌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古典气韵,优雅而深邃,宁静而致远,无法准确形容,却让人心情舒畅。

也许是学生储物柜之上挂着的小号钥匙链,也许是空无一人却堆满乐器的排练室,也许是楼上角落里传来的小提琴声,也许是公告栏里关于乐队彩排与演出的信息……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里的细节,仿佛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乐符正在脚底缓缓流淌。

行走其间,不由自主地就屏住了呼吸,竭尽全力地让自己安静下来,唯恐自己的嘈杂与动静破坏了这一份独特的静谧。

棚内和现实,终究还是不同的。

摄影棚之内搭建的场景,即使再真实,哪怕是以一比一的比例地打造模子照搬过来,但终究还是无法取代现实,就如同画虎画皮难画骨一般,那种生活气息、那种历史沉淀都是无法仿制的,呈现出来的电影效果自然也就产生了偏差。

有些导演始终坚持实地拍摄,就是这样的道理。

尽管缺少了指引,但摸索了一阵之后,三个人还是成功地找到了剧组所在地。因为整个剧组正在移动,从一个大型的排练室移动到另外一个单独的练习室。即使是一个麻雀大小的剧组,依旧拥有将近三十名工作人员,浩浩荡荡的移动队伍着实很难忽略。

“嘿,鲁妮!”

达米恩一眼就看到了迎面而来的三个人,主动打起了招呼,羞涩的笑容有些拘谨,但还是足够欢快友善,视线随后就落在了旁边两个人身上,亲切地自我介绍起来,“下午好,我是达米恩。”

“瑞恩。”

“保罗。”